中華民國110年9月13日
文˙謝宜婷 圖˙黃鈺雯提供
English Version
「若不是我,還有誰?若非此刻,又待何時?」這是英國女演員艾瑪.華森於聯合國HeForShe性別平權活動的致詞。
2018年外交部青年大使黃鈺雯,談起艾瑪.華森擔任聯合國女性親善大使時的演講,依然感到熱血沸騰。從高中開始,她就不斷尋找自己在世界中的定位,這段致詞讓她反思:「自己,就可以是改變的起點。」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情勢,她選擇就讀文藻外語大學的國際事務系,接受學術訓練、積極參與外交活動。近年,她也投入教育機構Design for Change, Taiwan (DFC Taiwan)培育下一代設計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不服輸的青年大使
視訊採訪當天,鏡頭前的黃鈺雯笑得很甜,面對陌生臉孔的提問,總是能有條不紊地回答。大學期間,她多次參加模擬聯合國,學習談判技巧,也經常代表學校接待來自美國與加拿大國會議員等外賓。貴賓大方地分享在議會現場遇到的挑戰,而黃鈺雯與同學也自信地介紹台灣在國際社會的表現。
「2016年,蔡英文成為台灣第一任女總統,當年我們就和外賓介紹台灣女性參政的成果,是如何從教育面、政策面、公共面做起。而當時學生代表團多數都是女生,正是最好的例子。」黃鈺雯回憶。
熱衷參與國際事務的黃鈺雯,大一時就報名外交部青年大使的甄選,然而,尚未掌握自身優勢的她,未能在評審面前有亮眼表現,因此落選。兩年後,她捲土重來:「這次我選擇用熟悉的攝影當主題,介紹對我重要的台灣城市。」
如同她的偶像柯一正與鄭文堂導演,用影像記錄台灣歷史中的社會事件,黃鈺雯也有隨手拍攝記錄的習慣。她將平時拍的照片,大尺寸輸出作為輔助道具,搭配流暢的英文口說,成功吸引評審目光。「我介紹了家鄉彰化,一大片綠油油的田,還有求學的城市高雄,我和朋友在愛河上的時光。」黃鈺雯用一幕幕記憶中的畫面,訴說台灣如何形塑她的成長歷程。
泰國是她第二個家
以青年大使的身分拜訪泰國前,黃鈺雯已經在當地「尤努斯社會企業研究中心」實習兩個月。這個機構由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創立,提倡以社會企業的模式,致力於「零貧窮、零失業、零淨碳排放」,相信每一個人都可以改變世界,這樣的理念正好與黃鈺雯不謀而合。研究移民與多元文化的她,到了泰國之後,發現當地是個族群豐富的社會,因此決定以「泰國多元文化的交流與理解」為主題,到一些人文空間進行訪談。
其中,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The Home-BKK的空間,老闆是來自多明尼加的佛朗明哥舞者,移居泰國已經16年。原本他只想在工作室教大家跳舞,但是,越來越多在地人與移民的外國人因為熱絡的文化交流氛圍而前往,讓他不得不另覓一處,擴展作為藝術交流的文化空間。
「藝術沒有語言的隔閡,可以跨越國界。」黃鈺雯表示老闆買了一棟老宅改建後,還邀請其他藝術工作者入駐,有彈吉他、打木箱、做瑜珈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透過藝術產生連結,同時欣賞著彼此的獨特性。除此之外,她還訪談了提倡女性賦權的組織Wedu,致力於舉辦免費活動給亞洲的女性參加,幫助他們成為領導者;她也走入SEA Junction,了解創辦人如何透過借書、舉辦工作坊、提供共享空間的方式,向大眾介紹東南亞文化。
在泰國的訪談結束後,黃鈺雯與一些受訪者成為朋友,透過臉書貼文分享彼此國家近況,當她得知泰國學運爆發,除了立刻傳訊息關心,也選擇加入台灣聲援的行動。在這之前,她也曾為了號召青年返鄉投票(2020總統與區域立委選舉)與台灣同性婚姻合法化走上街頭,用實際行動體現台灣的民主價值。
先認識自己再跟世界交朋友
在黃鈺雯的臉書上,她經常分享在紀錄片與電影中看見的台灣歷史,像是《傷痕二二八》與《超級大國民》,接著提出「轉型正義」的重要性。熱愛音樂祭的她,也常分享在獨立音樂裡,感受到身為「臺灣囝仔的驕傲」,樂團滅火器〈百年追求〉一曲中唱到「百年的追求輪迴轉世,自由的靈魂遍地開花」,短短兩句話深深抓住她的心。
「音樂有將相同理念的人聚集在一塊的神奇力量。」黃鈺雯認為獨立音樂不只提供聽覺享受,也能凝聚社會群體。於是,她在蔡英文彰化競選總部工作期間,企劃「過半線音樂會」,取代過往的造勢大會,改變年輕人對選舉的看法,進而吸引他們返鄉投票,為國家的未來做決定。
「要先認識自己,才能跟世界做朋友。」黃鈺雯認為外交可以是任何形式,只是需要先找到自己的專業與熱情。她從攝影瞥見台灣的美,在電影看見台灣的過去,藉著參與社會運動,體現台灣的民主價值。接著再透過擔任青年大使、留學英國時在課堂發表、分享自己的設計作品給泰國朋友等等,將台灣這個品牌推銷給不同國家的朋友。
從教育改變系統性問題
黃鈺雯從事許多政治相關的實習工作後,發現很多問題都是系統性的,透過教育才能解決,因此她投身DFC Taiwan,教育孩子在生活中發現問題,運用設計思維解決。
「過去我在國際事務所受的訓練,現在還是用的到。」黃鈺雯大學時期代表學校接待外賓,參與多場會議,也曾在AIT高雄辦事處實習,為長官預備對談人的資料,並在重要節慶時聯繫貴賓,從這些經驗中,她逐漸發現自己具備「公關」的特質與能力。於是,她進入DFC Taiwan後,擔任了公共事務組組長。
如同擔任青年大使與模擬聯合國代表,捍衛背後代表的國家形象,黃鈺雯在DFC Taiwan的任務,就是呈現組織的品牌價值與理念。除了日常的媒體聯繫工作,她也負責統籌社群經營與視覺設計,期待「透過視覺統合,讓品牌有統一的調性。」黃鈺雯對色彩與設計的熱愛,在這份工作一覽無遺。
DFC是發源於印度河濱學校的國際教育非營利組織,引導學生透過四步驟:感受、想像、實踐、分享,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並在過程中練習「二心二力」──同理心、自信心、創造力、行動力。DFC除了為學生舉辦挑戰賽,讓他們學習應用四步驟於生活中,也為老師打造支持系統,讓過去習慣單打獨鬥的他們,有地方可以分享與討論,進而找到適合的教學方法。
疫情期間,DFC挑戰賽的成果發表改在線上進行,反而讓更多人看見DFC精神的展現。國小孩子們面對視訊會議鏡頭,毫不生澀,還條理分明地敘述他們對問題的感覺、提出的發想計畫與實踐方法。黃鈺雯說起學生表現時,難掩興奮:「我們的孩子都閃閃發亮!」
有些參加DFC挑戰賽的學校會傳承,改進上一屆成果,提出新的思考方向。黃鈺雯舉例,花蓮宜昌國小提出海洋環境保護,上一屆淨灘沒有太大成效,下一屆就改到社區作海洋環境宣導。有些議題因為DFC挑戰賽,成為地方活動,逐漸對環境產生正面影響。
看似平凡的黃鈺雯,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影響世界。面對青年大使這樣的頭銜,她除了感謝,也強調:「我們不是一群超級厲害的人,而是看到問題,願意出來發聲。」正如同她在看舞台劇《人間條件三》謝幕時,吳念真導演所說:「知識應該作為一種奉獻,而不是掠奪。」黃鈺雯認為:「唯有將自己的知識與經驗貢獻出來,這個世界才會往我們希望的方向改變。」
以上全文轉載自台灣光華雜誌第四六卷第九期
更多「外交部國際青年大使」系列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