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114年8月26日
轉載自
台灣光華雜誌第五十卷第8期
文˙鄧慧純 圖˙謝新添提供

 

玉山主峰、東峰的夕日雪景。
玉山主峰、東峰的夕日雪景。


也許你還沒上過玉山,但你可能早就「見」過它。攤開新台幣千元鈔票,背面那座白雪覆頂、氣勢磅礡的山峰,是海拔3,952公尺的東北亞最高峰——玉山主峰。


而你或許會好奇這最高峰的視角是從哪邊拍攝的?答案就是玉山北峰的氣象站。


位在3,858公尺的高度上,已有82年歷史的玉山氣象站,是台灣地理位置最高的公務機關。1943年設立至今,有一群人長年守望在此,他們日日觀測天氣,為台灣的天氣寫日記。這回,《台灣光華》跟著在玉山氣象站服務逾29年的謝新添,一起走進島嶼之巔的日常。

 

謝新添在標高3,858公尺的玉山北峰氣象站值勤逾29年。
謝新添在標高3,858公尺的玉山北峰氣象站值勤逾29年。


玉山頂,天氣晴

玉山氣象站設立於日治後期,「日本人當初為了太平洋戰爭,要收集高空的氣象資料而設立了這個氣象站。他們在玉山、阿里山、嘉義到台南都設有觀測點,從地面一直到高空將近4,000公尺,有了這個垂直資料,是戰機飛行很好的參考。」退休後無縫接軌在家裡帶孫子的謝新添,聊起當年氣象站的歲月。


曾服役於嘉義機場,擔任空軍預報長,退役之後考進中央氣象局,被指派到澎湖馬公,再轉赴東吉島。長年駐地離島,與家人聚少離多,謝新添說回到家兒子都不認得他了,於是自願請調回本島的玉山。


從海平面到高海拔的天候觀測有何不同?謝新添解釋,「海平面相對平穩,除非有特殊區域的熱對流,否則氣流擾動較少。高海拔的觀測,因為高山的關係,地形影響大,落差大,對流旺盛,導致天候的變化非常大,且快。」


山上的日常是上午六點開始值班,謝新添說明,早期五點就開始工作,每三小時要登錄數值,回傳資料。一旦發布海上颱風警報,就得進入24小時戒備狀態,每小時回報一次觀測數據。氣象站觀測項目包括雨量、氣溫、風速、風向、相對濕度、陣風、天氣、紫外線、能見度、總日照時數等。「觀測的數值會再編成國際氣象電碼回傳,台灣的代號是46,玉山是755。」在國際氣象數據資料裡看到測站編號46755,就知道是來自台灣的玉山氣象站。

 

早年山上的物資主要靠人力徒步背上山,後期遇雪季才有直升機運補。
早年山上的物資主要靠人力徒步背上山,後期遇雪季才有直升機運補。

 

為收集高空資料而設立的玉山北峰氣象站,至今已有82年的歷史。
為收集高空資料而設立的玉山北峰氣象站,至今已有82年的歷史。


山上居,大不易

謝新添回想他第一次上班,爬玉山就走到腳抽筋。他笑稱年輕30多歲時,背20~30公斤的裝備大概走6、7小時可到達北峰,到後來,背70公斤(指他自己的體重),要走9小時,一個月一次的上山路,著實不容易。但早期的觀測員更辛苦,謝新添說,在還沒有阿里山公路、新中橫公路的時代,職員要從阿里山步行至鹿林山測候所(今鹿林山莊處),夜宿一晚,隔天再上山,從登山口到排雲山莊約8.5公里,走到主北岔路轉上北峰,一趟上班通勤路要走上兩天。下班則會走到觀高山屋,遇到運材車再搭便車到集集火車站,再轉集集線出來。


早年生活用品是靠人力徒步背上山,後期遇雪季才有直升機運補;但是山上萬物都珍貴,青菜不耐久儲,要省著吃;想試圖在山上種菜,最大的競食對手是長鬃山羊,有時酒紅朱雀、金翼白眉也來分一杯羹。


1990年代的玉山氣象站,電力不足,助理要下到離北峰兩三公里遠的溪谷,撿拾枯木,才能燒水、煮飯,夜間照明僅靠蠟燭。後來改運送木炭上山,並增設了太陽能板發電,才解決了電力問題。


水資源僅賴降雨和雪水,早期儲水設備不足,用水要錙銖必較,洗澡都是奢侈的享受;直到1996年氣象局撥款買了12個可裝一噸水量的白鐵桶,才化解儲水的困境。
玉山氣象站原本沿用日治時期建造的木屋,直到2000年整建為鋼構建築,並掛上了門牌「玉山北峰一號」,但可別寄信到這邊,郵差送不上來。

 

冰封的世界沉靜且絕美,但面對風雪的日常,生活著實不易。
冰封的世界沉靜且絕美,但面對風雪的日常,生活著實不易。

 

玉山氣象站是全台最高的公務機關。
玉山氣象站是全台最高的公務機關。


島嶼之巔,救災前線

站在島嶼的屋脊上,視野所及可到多遠?
除了360度的展望,可見最近的玉山主峰及東峰,謝新添說:「玉山主峰約莫座落在南投縣境內,天氣好的話,往北可以看到雪山(座落在苗栗與台中交界)的峰頭,往南,可以看到北大武山(座落在屏東與台東交界)山頭,但會被遮到一些。高雄的八五大樓和義大遊樂世界的摩天輪都可以用肉眼辨識,往東望可以看到太平洋上的船隻,前幾年還拍過小琉球上的燈火。」這還在網路上論戰多時,到底有沒有可能?


位在島嶼的制高點,能夠提供第一手的視野,謝新添解釋,現在雖然各氣象站都裝設了自動測報系統,若需進行高空搜救,可提供飛行員溫度、風向、風速的資料,但是玉山氣象站的重要性還是不言而喻。「現在空中勤務總隊(以下簡稱空勤總隊)要出動去台灣第五高峰南湖大山,都會先問玉山氣象站,高山上的天候狀況。」他解釋,除了提供基礎資料,觀測員也會拍張山上所見的景況,標注山頭和能見度,協助飛行員掌控山上的氣候,讓數據更清晰易懂,飛行員對於安全更好掌握。


平地的嘉義機場常有海鷗直升機、空勤總隊進行「高高度訓練」時,前一天也會先來問天氣,再安排隔天的訓練項目,山上山下交流密切。因為長年的溝通默契與情誼,有時飛行官會載運易碎的雞蛋、沉重的西瓜等物資上山,為山上的生活增補營養和美味。


遇到山難救助時,玉山氣象站也提供最即時的搜救支援,他提到前些年杜鵑營地發生的森林大火,火勢延燒12天,超過70公頃,各單位集聚上山救援,就是由玉山氣象站提供第一手的山上天候資訊。有時候要應對多個單位同時洽詢山上的天候,他就開直播,分享資訊給大家。

 

謝新添拿起相機,記錄起山上限時、限地才能捕捉的美好。
謝新添拿起相機,記錄起山上限時、限地才能捕捉的美好。

 

景框裡的一期一會。
景框裡的一期一會。


山上的氣象萬千

位在台灣島嶼之巔,許多風景,是限時、限地才能捕捉的美好。謝新添當年受攝影大師陳炳元啟蒙,開始拿起相機記錄山上的一景一物。他說,山上的日子,最辛苦的是雪季,氣象站曾經有過積雪280公分的紀錄。雪一來,覆滿太陽能光電板,都要靠人工在低溫中清除霧淞,才確保能正常運作,是苦差事。


但謝新添最愛的也是雪季,尤其是雪季時日出日落的色溫變化,是任何攝影愛好者都不願錯過的風景。早起完成例行的觀測後,他會拿著相機在附近,把風景收進景框裡。他拍攝過北峰上盛開的法國菊,冰封的玉山薄雪草,倨傲的玉山圓柏。高空的雲朵以藍天為舞台恣意的揮灑,隨著晨昏幻化色彩。或從直升機上俯拍玉山主、東峰,蒼勁的山勢凸向天空。


山上的生態萬千,也進到他的鏡頭裡,酒紅朱雀、金翼白眉、水鹿、黃喉貂,各顯可愛。還曾拍過觀測坪裡,儀器間站了一隻水鹿,背景是玉山主峰、東峰,配上滿天星斗,一顆流星劃過主峰方向,如此一幕,真是一期一會。

 

在3,858公尺上的一杯咖啡,是台灣人對陌生人仍願意釋出的那份體貼與古意。
在3,858公尺上的一杯咖啡,是台灣人對陌生人仍願意釋出的那份體貼與古意。

 

千元鈔上氣勢磅礴的玉山主峰,是從玉山北峰氣象站眺望的視角。
千元鈔上氣勢磅礴的玉山主峰,是從玉山北峰氣象站眺望的視角。


3858海拔的暖意

近年來登玉山成了全民運動,在山下搶排雲山莊的床位,到了山上,趕在凌晨從排雲山莊出發摸黑上山,欣賞台灣最高點的曙光。登上主峰後,若行有餘力,有些山友會再往北走,到北峰再撿一個山頭,順道拜訪台灣最高的氣象站。若遇到同仁執勤,常常可以分享到一杯咖啡或一杯熱水,這風氣是謝新添開啟的,「在山上送咖啡是我立下的壞榜樣。」他笑說。


早期山上資源缺乏,燒水要自己撿柴,水源要靠老天爺,但他總想著,「一杯咖啡,一杯熱水,對已經跋涉數小時的登山客比什麼都珍貴。」他自掏腰包買咖啡豆,不吝和路過的登山客分享,也因此交了很多朋友。 


許多曾在氣象站喝過一杯咖啡的登山友,再次上山,路過北峰,會在氣象站門把掛上一包咖啡豆,留個字條。這樣的往來互動,足見台灣人的「古意」(台語,意為忠厚老實)與人情味。


一杯咖啡的緣分,當駐守山上29年的謝新添要退休時,許多山友們趕上山來探望。空勤的朋友,上山來送小禮物;還有登山友從台北趕下來,送上梅酒作為餞別禮;有學生時期來爬玉山的工程師,手寫卡片祝福。客廳有兩瓶朋友贈的高粱,瓶身上的數字「38」、「58」別具意義,組起來就是玉山北峰的高度。


一個山頭,一個觀測站,一杯咖啡,在風雪中傳遞的不只是溫度,也是台灣人對陌生人仍願意釋出的那份體貼與古意。玉山的高度,從來不只是 3,952 公尺,也不僅只是鈔票上的風景。有機會的話,我們相約在那島嶼之巔,喝一杯咖啡,看一場日出,一起體驗台灣最壯闊、最溫暖的美景。

 

玉山的壯闊是你一定不想錯過的風景。
玉山的壯闊是你一定不想錯過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