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毒藥物防治發展基金會舉辦「2023國際中毒研討會-台灣捷克雙邊論壇」

 

毒藥物防治發展基金會與臺北榮民總醫院臨床毒藥物諮詢中心今年持續共同舉辦「2023國際中毒研討會-台灣捷克雙邊論壇」,會議模式除現場與會外,也開放網路參會,尤其國際參會人數多達123人,兩天的研討會中,精心安排了「台捷雙邊論壇」,以凸顯台捷雙邊關係的發展,特別邀請捷克國家級臨床毒物中心暨General University Hospital職業醫學部的四位關鍵人物Daniela Pelclov教授及其團隊成員Katerina Kotikova醫師、Běhounková Milada, Mgr.和Michal Cecrle, Mgr.。兩天的研討會有來自美國的Prof. Randall T. Peterson、Dr. Luke Yip,英國蛇傷大師Prof. Sir David A. Warrell,泰國毒物中心Dr. Winai Wananukul,日本的Prof. Gaku Ichihara、Dr. Yoshito Kamijo及香港的Dr. Chun-Man Chan Jones,國內臺北榮總楊振昌教授及鄧昭芳醫師、臺大醫院方震中主任、三軍總醫院何振軒主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洪東榮主任、國軍台中總醫院蔡適鴻副院長、台北長庚醫院陳賢一主任等,國內外頂尖學者共同與會。


Daniela Pelclov教授分享其捷克職業醫學中毒趨勢,過去50年中,捷克職業中毒的案例數從1973年的345例(佔所有職業疾病的10%)下降到2022年的3例(佔職業疾病的 0.3%)。過去50年裡,受惠於預防措施的實施推廣,加上1989年後工業不再受壓於政治因素,職業中毒案例數量有所下降。職業醫學現已轉變為門診醫學領域。與我國相比,國內職業醫學專科1992年成立,至今仍在發展中,早在民國90年已被衛生署認定為主專科,近年來逐步被重視,藉由此雙方論壇,吸取捷克共和國職業醫學發展成功的經驗,應用於國內職業醫學未來的發展。Katerina Kotikova醫師分享1962年在布拉格總醫院的職業醫學科成立毒物諮詢中心(TIC),提供捷克1050萬人民專業之毒物諮詢服務。每年的毒物諮詢電話數量持續增加。2002年,TIC提供了8,934人次之諮詢服務;2012年為14,697人次;2022年則達到了26,601人次。大部分的諮詢與兒童中毒有關(2022年佔全部諮詢之58.3%),藥物中毒是最常見的原因(2022年佔39.0%)。TIC與捷克共和國的衛生部合作,負責儲備及管控國內無許可證的解毒劑、抗感染藥物以及抗蛇毒血清。國內臺北榮民總醫院臨床毒藥物諮詢中心成立於1985年,與捷克共和國毒物諮詢中心(TIC)具有相同的功能,亦負責部分解毒劑之採購及管控,而抗感染藥物與抗蛇毒血清則由疾病管制署負責製造、採購及分配。然捷克共和國的TIC管控機制與國內大不相同,以解毒劑為例,捷克共和國儲備解毒劑以分級分層備置,於救護車上儲備須立即給予的解毒劑,以及時搶救病人的性命,反觀國內救護車,僅能執行少部分侵入性醫療行為,救護車上幾乎沒有解毒劑,此為我國可以效仿改善之處。研討會也深入探討了濫用藥物監測、應對、預防和教育方面的實踐方式。


這次雙邊論壇的成功促成了與捷克的進一步合作,計劃在2024年歐洲毒理學會舉辦時,帶團前往布拉格總醫院毒物諮詢中心(TIC)進行實地參訪,以加深學習並發展更廣泛的國際交流。這項合作將為臨床毒物學的進一步發展和中毒事件管理的國際合作帶來實質的助力。


更多成果報告請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