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112年9月14日

 

千里步道協會舉辦第四屆「榮譽步道師」


千里步道協會長期致力推動「手作步道」,並自 2018 年發起「榮譽步道師」的獎項,目的在表彰投入步道傳統工藝的耆老步道師,藉此發揚並保存他們積累一生的技藝,這些技藝反映了在地的文化智慧,值得世代傳承。


許多身懷絕技的步道耆老與地方團體,因應地質、石材、水流等環境因素,以簡單的手工具,淬鍊出最適合當地風土的步道與相關建物的修築技藝,然而,他們往往隱身在各處鄉里,默默奉獻不為人知。因此,每一屆榮譽步道師都需要慧眼獨具的公私部門與民間團體熱情舉薦,讓這些匠師的技藝不致散佚消失,同時獲得社會各界的認同與肯定。


我們邀請各界挖掘、提報並推薦第四屆榮譽步道師的候選人或組織,千里步道將成立審議小組,由來自景觀、登山、文化、建築、古道、生態監測及生態工法等領域的專家學者組成,經過會議討論後遴選出此屆榮譽步道師,並在2024年4月23日頒獎表揚。


謝謝臺灣期貨交易所認同理念,贊助此屆榮譽步道師徵件,冀望能引起更多社會關注。


您身邊也有以雙手默默守護山林步道的大師嗎? 自即日起至10月31日截止,歡迎各界踴躍舉薦,寄至台灣千里步道協會信箱:[email protected]。下載舉薦簡章:請點選 


--
「榮譽步道師」自舉辦第一屆以來,至今已有九位匠心獨運的耆老獲得榮譽步道師殊榮,這些國寶級大師一手打造出美好家園,給走路的人一條安全的路、一座安穩的住宅與田野,是他們的終身職志與無私奉獻。
認識歷屆榮譽步道師:
由此前往
第一屆 : 屏東排灣族呂來謀、新竹關西羅吉榮、南投布農族伍玉龍。
第二屆:花蓮吉安林先朝、新竹北埔范光政、屏東霧台杜忠勇。
第三屆 : 屏東霧臺禹弘仁、澎湖湖西許仁雄、新竹竹北謝見祥。


--
從第四屆開始,「榮譽步道師」的認定範圍從「個人」擴及到「團體」 ,而「傳統工法」定義也涵納「步道相關建物」,並加入以「歲時祭儀」的方式維護步道,盼能讓更多擁有傳統技術與文化的匠師和群體被看見,並將技術系統化地記錄下來。

榮譽步道師審議與認定辦法
什麼是步道師?


以上全文轉載自台灣千里步道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