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SI正式啟動於2010年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會議,以國際性倡議邀請全球各地有志一同的組織加入會員,透過對於「社會-生態-生產地景和海景(Socio-ecological production landscapes and seascapes, 簡稱SEPLs)」保全活用與永續管理的架構理念,進行全球性的策略探討及實務推動,同時亦彰顯生物多樣性對於人類社會永續發展的重要關鍵,其背後是代表著多元生態系的服務價值,而這樣的價值需主流化並予以認同。因此,在IPSI的運籌下,藉由國際交流、知識共創、能力培育、生態系復育、市場機制、夥伴網絡等方向邁向愛知目標「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願景。從初始的51個會員至2023年已擴增為304個會員參與,其中一半自來亞太地區,非洲會員則居次。
本次於日本秋田市舉辦的第9屆IPSI國際會議是疫情後難得的會面交流,針對2022年聯合國第15屆生物多樣性大會(CBD COP15)甫通過的「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新階段,IPSI會員共同探究2023-2030里山倡議的國際發展角色,以及SEPLs理念於生物多樣性、氣候變遷與社區鏈結等面向的最新因應對策略。
在臺灣,許多在海拔1000公尺以下,以農田生態系為主的淺山丘陵、平原到海岸地區皆具森、川、里、海的特質,與IPSI重視的SELPS理念契合,更成立臺灣夥伴網絡(TPSI),臺灣加入IPSI會員及案例僅次於日本。而此次參與IPSI-9的”臺灣隊”陣容堅強,包括農委會林務局、水土保持局,以及學界、NGOs、社區等有40位代表與會,於會場中積極參與、主動分享,包括第二日活動會場的佈展及解說等等,深化臺灣於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育中不容或缺的角色。
本次會議順利完成即定的議程,包括:以世界咖啡館方式進行,使所有參與者有機會就每個子題提供意見,並決議IPSI 2023-2030年五大策略目標及其各自行動方案; 同時也針對引進青年參與(youngth engagement)的進行式及未來式,宣示更明確的作法。
更多成果報告請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