杵音文化藝術團進行「馬蘭聲籟.杵音詠讚」音樂表演

 

實施成果:


(一)、在具有悠久歷史、美輪美奐的格拉西博物館「古樂器展覽館音樂廳」內的演出,以及格拉西博物館「民族學博物館演講會場」的音樂示範講座,由師大民族音樂研究所所長呂鈺秀主講台灣馬蘭阿美族音樂特性,杵音文化藝術團實際演出示範。

(二)、從早期棉紡工廠轉型的萊比錫重要藝術中心廣場上演出;國民戰役紀念碑莊嚴雄偉、共鳴極佳的屋頂迴廊內;薩克森州旅遊勝地的國王岩新教教堂;托馬斯教堂巴哈雕像前的演唱等等,都讓阿美族的歌聲,在西方建築的結構下,產生了和當地人互動的回聲。

(三)、馬蘭阿美族的複音歌謠macacadaay(麻咱咱拉艾),2021年被我國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指定為國家級的無形文化資產,杵音文化藝術團為推廣傳承保存團體。此台東馬蘭阿美族複音歌謠的特色,音樂學者稱之為「自由對位」。對位乃西方音樂史中,約十七至十八世紀中葉所謂的巴洛克時期,歐洲作曲家慣用的一種作曲手法,音樂之父約翰˙塞巴斯蒂安˙巴哈,則是以此種手法創作的集大成者。但這種在西方受嚴謹規範制約,須經學習而來的作曲手法,對於馬蘭阿美族人來說,卻是先人代代流傳下來的傳統智慧。

(四)、杵音文化藝術團在托馬斯教堂之前,巴哈雕像旁的演唱。正值此地巴哈音樂節,巴哈的嚴格對位與馬蘭阿美族人的自由對位相互碰撞時,觀眾對於馬蘭歌謠所給予的掌聲,對於此種音樂型態的最佳肯定。

(五)、在萊比錫近郊陶哈地區與當地合唱團的交流,吸引了五十多位當地居民的參與,杵音團長高淑娟說此次交流讓歐洲人感受到臺灣原住民與他們文化雖然有所差異,但音樂本身所激起的共鳴,則是世界各地優美音樂的共通性。

(六)、駐德國代表處的謝志偉代表,也親自至格拉西博物館–樂器展覽館觀賞杵音文化藝術團的演出,並給予團員許多的鼓勵,都讓這趟德國萊比錫巴哈與杵音文化藝術團的音樂對位,在當地產生了很大的迴響。


更多成果報告請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