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111年2月23日
文˙劉亭均 圖˙國合會


透過種植水果和蔬菜等營養與經濟價值很高的作物,長期在各國推展計畫的,除了以「永續發展」為目標的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國合會」)之外,還有台灣為創始至今重要成員國之一、總部位於台灣台南、世界最大蔬菜種原庫的國際NGO研發機構——亞蔬-世界蔬菜中心(以下簡稱「亞蔬」)。

 

技術團協助農友專設灌溉系統。
技術團協助農友專設灌溉系統。


熱帶海島經驗輸出

面積僅為台灣1/57、人口18多萬人的聖露西亞,是在加勒比海區域的一顆珍珠,每年觀光人次可高達100萬左右,帶動了其他產業,例如水果。然而令人驚訝的是,即使面海迎風的聖露西亞,跟台灣同樣具備發展高價值熱帶水果的優勢,「但它卻是唯一在加勒比群島中,生產相對大量香蕉的國家。」從2008年起就輪流駐守加勒比海區域的國合會農業技術團長鄭仕隆說:「聖露西亞的香蕉生產和出口深受歷史影響,採家族式經營、代代相傳,相對豐富的知識與經驗,在國際市場上是優勢。」


曾經是英屬島嶼,獨立後仍為大英國協成員國之一的聖露西亞,自1950年代開始大量種植香蕉,以利運銷到因氣候無法自產的英國,兩國之間的良好交易持續至今,「每週皆可採收的香蕉,在結果後未催熟狀態下即可採收,透過船隻載往溫度較低的英國,這期間正好讓香蕉慢慢熟成轉黃,到達港口最是新鮮美味。」鄭仕隆解釋當初距離遙遠的聖露西亞,為何會成為英國的香蕉供應國,也讓香蕉成為這座島嶼上最傳統的經濟作物。


在病害、成本、技術與國際貿易等不利因素作用下,聖露西亞的香蕉農民從原先10,000人,急速下降到如今僅約900人。2016年,熱帶性風暴Matthew重創此地香蕉產業,其農業部向熱帶水果栽植技術成熟的友邦台灣請求協助,並推動農業多元化。兩國合作展開香蕉產量提高計畫,除了改種耐風害的矮莖香蕉外,國合會技術合作處處長顏銘宏表示:「根據觀光需求,引入如鳳梨、木瓜、西瓜和美濃瓜等當地少見水果,成效不錯。多元化栽種讓農民不會過度競爭,同時也能探索出口鄰近國家的經濟機會。」


在加勒比海區域服務近14年的鄭仕隆更是感受深刻:「農友們告訴我,Taiwan is helping(台灣正在幫忙)。台灣不只帶來技術,更帶來他們最需要的『善意』。」

 

技術團輔導宏都拉斯勇於創新的年輕農友轉種酪梨。
技術團輔導宏都拉斯勇於創新的年輕農友轉種酪梨。


供需自足,共創機會

同屬熱帶氣候,地處中美洲的宏都拉斯,並不缺乏適合栽種日常主要食品「酪梨」的區域,然而卻仍然極度仰賴進口,進口量一度佔總需求量的83.4%。宏都拉斯在2018年啟動國家酪梨計畫,與台灣國合會駐宏都拉斯技術團合作,以提升自產酪梨種苗能力為起點,逐步實現穩定生產數量充足的健康種苗。


台灣酪梨品種超過30種,但國合會與技術團考量宏都拉斯的內需高於外銷,建議以當地消費市場的喜好為主,種植接受度最廣的哈斯(Hass)品種,並在此階段力助苗圃的種苗能達到年產25萬株的目標。接著進一步執行「擴大酪梨栽培計畫」,由美國「糧食濟貧組織(FFP)」宏都拉斯合作夥伴CEPUDO無償提供相關設備和資材,降低起步門檻,期望為宏都拉斯180個家庭,創造近540個就業機會。


「在全額資助下,大多是原先務農的年邁農友先轉型種植酪梨,家中第二代多是輔助角色。」駐宏都拉斯技術團長林世勳說道,「但有些年輕農友,在繼承上一代栽培咖啡樹的土地後,注意到台、宏政府聯合大力推展酪梨產業,於是勇於嘗試,求新求變,購買駐團苗圃的酪梨苗,投入種植酪梨。」受限經濟條件,在此不易推廣高科技工具。技術團先以「酪梨修剪技術」與「使用蜂箱提高授粉技術」兩項基礎技術,提高酪梨產量。


令林世勳印象深刻的是,疫情期間,輔導中的偏鄉農友因全國封城無法外出,雖還能種玉米、吃野菜簡單過日子,但沒有額外資金照顧酪梨樹,只能任其衰弱枯萎。技術團透過紓困計畫,竭力將栽培物資送到偏鄉,甚至高溫下穿戴層層防護,親自逐棵照顧,保住了不少酪梨樹,農友們紛紛感嘆:「台灣讓人感受何謂『患難見真情』。」

 

宏都拉斯農牧部長、次長及觀光部長在計劃期間前來參觀健康種苗生產情形。
宏都拉斯農牧部長、次長及觀光部長在計劃期間前來參觀健康種苗生產情形。


TAVI專案:保存種原,完善營養

亞蔬受台灣外交部和農委會所託,自2021年元月起,啟動了為期三年的「TAVI專案(Taiwan–Africa Vegetable Initiative),台灣—非洲蔬菜倡議計畫」,目前已為亞蔬在坦桑尼亞的區域種原庫與史瓦帝尼國家植物遺傳資源中心 (NPGRC), 蒐集了456個非洲蔬菜與其野生近親物種種原,共6,300多份樣本。為了拯救非洲傳統蔬菜的遺傳資料,最終目標為至少4,800個地方品種。


保存非洲蔬菜的生物多樣性,就等於未來有機會為世界提供更有營養、更適應環境的蔬菜。然而當務之急仍是讓人們儘快攝取到充分完善的營養,因此亞蔬團隊提供商業品種的蔬菜種子,甚至還準備好齊全的食譜,來協助史瓦帝尼、坦尚尼亞、馬達加斯加與貝南這幾個國家,提升蔬菜產量,以供應新鮮營養的自產蔬菜,補足當地人因糧食不足或飲食失衡而長期缺乏的應有營養。


對於TAVI專案所肩負的任務,專案負責人亞蔬種原組組長方佐威博士(Dr. Maarten van Zonneveld)認為蔬菜物種消失的原因很多,但必然會對當地農業、飲食及營養供給帶來巨大衝擊。


其中以史瓦帝尼的情況較為嚴重,該國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口在14歲以下,預期壽命世界排名倒數第12名。在TAVI專案影響下,史瓦帝尼以「零飢餓戰略」建立全國學校供餐計畫(NSFP),將為學生們提供營養豐富的蔬菜,讓他們健康長大。


由台灣資助的TAVI專案仍在進行下去,在不斷升級與完善非洲這兩處種原庫裡的植物種子之外,也透過對蔬菜的推廣,消除營養上的差距,為非洲乃至全世界,盡一分心力。


以上全文轉載自台灣光華雜誌第四七卷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