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110年10月5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李蘇竣報導


台灣六大生物多樣性資料庫單位,包括農委會林務局、農委會林試所、農委會特生中心、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內政部營建署、海委會海保署9月29日正式簽署「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聯盟」(Taiwan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Alliance, TBIA)合作協議,目標是統合各單位資料,建置生物多樣性資訊共通平台資料庫,開放全民上傳及使用生物資料,預計三年內要將資訊入口網站建置完成上線。

 

六大單位攜手建置全台最大的生物多樣性資料庫。左起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代理主任陳國勤、營建署副署長陳繼鳴、海保署署長黃向文、林務局局長林華慶、林試所所長曾彥學及特生中心主任楊嘉棟。圖片來源:林務局提供
六大單位攜手建置全台最大的生物多樣性資料庫。左起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代理主任陳國勤、營建署副署長陳繼鳴、海保署署長黃向文、林務局局長林華慶、林試所所長曾彥學及特生中心主任楊嘉棟。圖片來源:林務局提供


台灣生物多樣性資料量驚人 卻散布各單位缺乏統整

全球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Global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Facility, GBIF)是目前國際間最重要的生物多樣性研究資料平台之一,任何人都可以透過該平台上傳、取用全球各地的生物資料,而台灣早在該機構創立之初便以副會員(Associate Participant)身分加入,成立TaiBIF作為GBIF的亞洲節點之一,並積極上傳資料,截至今年9月1日已累積1147萬7209筆生物出現紀錄,資料量位居東亞第一,目前在全亞洲僅次於印度的2444萬7999筆。


林務局表示,在台灣上傳GBIF的資料中,有高達88.7%的資料來自公民科學的調查,如路殺社ebird Taiwan台灣兩棲類保育志工等公民科學調查團體。其他的開放資料,則是來自博物館典藏(約5.7%)、政府計畫(約2.6%)、科學研究(約0.53%)及基因序列資料庫(約0.5%)等。可見台灣生物多樣性資料的分布相當零散,缺乏整合。


不過台灣的數據量令國際驚艷,特生中心主任楊嘉棟說,一個小島國可以有千萬筆的時空分布資料相當不容易,希望民眾持續關注生物多樣性議題,力拼資料量躍上亞洲第一,讓台灣成為亞洲「Open Data(開放資料)」的燈塔。

 

台灣在GBIF上傳的資料突破千萬筆,亞洲排名僅次於印度。圖片來源:GBIF網站
台灣在GBIF上傳的資料突破千萬筆,亞洲排名僅次於印度。圖片來源:GBIF網站


整合各單位現有資料 生物多樣性資料庫「大平台」三年內上線

六大部門今簽署的TBIA聯盟協議,目的是將各主管機關現有的生物多樣性資料彼此整合,最終目標是建立資料庫放上網供全民自由取用。林務局表示,此次結盟的六大單位間可串聯的資料、資訊類型繁多,可藉此擴增研究範圍,如生物分布、物候、基因體、遺傳資訊、性狀、功能等。


林務局說明,TBIA除了持續推動及支持生態調查資料蒐集外,將積極推廣資料開放、強化資料庫間的串連應用。未來會建置一個「生物多樣性資訊入口網」,預計三年內上線,供全民一站式查詢最完整的生物調查資料,並透過該平台整合標本資料,提供下載與介接服務,不論是學術研究需求、民間生態顧問公司調查需求、甚至是學生做報告等,只要是有興趣的民眾,都可以使用。


林務局局長林華慶強調,生物多樣性資料的匯整工作,因資料在不同系統、各研究領域或分類法等面向都有所差異,難以統一格式,成為全球學界的一大挑戰。期待透過單位間的合作,加速格式統一的作業,未來也可以省去調閱資料的繁瑣行政流程。

 

林華慶(中)說明指出,生物多樣性資料庫將是全民共有的,任何人都可以上傳、下載。李蘇竣攝
林華慶(中)說明指出,生物多樣性資料庫將是全民共有的,任何人都可以上傳、下載。李蘇竣攝


六大部門聯盟成國內「創舉」 盼資料庫成國土規劃基礎

林華慶指出,林務局自2018年起推動國土生態綠網計畫,希望整合台灣的森林區域到海岸之間的大小生態網絡,希望能健全生態保育體系跟棲地資料。而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要了解生物分布的變遷與棲地樣態等基本資料,才可以從中分析出生物多樣性的熱點,以及過去至今的消長,進一步找出生物多樣性與跟土地利用的關聯,TBIA資料庫的建立對於未來土地規劃也有幫助。


此外,林華慶強調,當資料庫整合完畢、對外公開之後,不論是政府部門或是民間任何團體都可以自由查詢運用,這些資料更將成為制定保育政策及決策的重要基礎,未來研擬政策時將更加完整周延。


營建署副署長陳繼鳴指出,行政部門之間相互聯盟、整合彼此資料,在台灣可說是個「創舉」。但他也強調,後續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整合各單位及民間提供的資料,並且從資料中針對空間的部分加以分析,才能完善國土保育的規劃。


楊嘉棟強調,這些資料具有高度利用價值,除了提供社會大眾了解台灣生物多樣性,從中發掘出更多研究主題,只要民眾越發重視生物多樣性,將來資料庫越會成為國家建設的重要參考依據。「號召全民一起來使用、大量使用」,越多人了解資訊,就有越多人願意投入保護行動,用科學數據來突破問題,讓經濟開發跟生態保育不再衝突。

 

楊嘉棟認為,越多人關心生物多樣性,開發建設就越會注重生態保育。李蘇竣攝
楊嘉棟認為,越多人關心生物多樣性,開發建設就越會注重生態保育。李蘇竣攝


以上全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